關於「產業」的文章
只能靠削價競爭?洪士灝:台灣的三條路,我推薦這一條
上週拜讀了臉友台大化工系藍崇文教授寫的「慘業」一文,說到台灣四大慘業,應是給台灣一個教訓,走俗又大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只要中國可以做的東西,在台灣就不值得做了。藍教授的評論深得我心,尤其是他這個極為生動的比喻:「小家碧玉要跟人家比,是得靠清純與氣質,要走妖豔脂粉路線,脫光了也不是人家的對手。」
台灣下個機會在哪裡:不是看「台灣可以做什麼」,而是考慮「客戶需要什麼」
從我的產品開發經驗來看,做產品最大的考量是『客戶需要什麼』,而不是『我可以做出什麼』。從『台灣可以做什麼』出發,根本沒有考慮到用戶需求,就只是紙上談兵而已,對市場僅是想像而已。
開放與封閉的斷裂點:台灣的戰略機遇
2016年全球政經局勢的發展,波譎雲詭。種種跡象顯示,許多經濟體與企業的既有發展模式,似乎已經逼近了極限。積極創新與開放改革的聲浪不絕於耳,消極守舊與封閉維穩的意志也益發頑強。
外國人在台灣:寫給奄奄一息的台灣製造業
假如台灣一線國際品牌業績的表現反應了景氣好壞,那麼台灣麻煩大了。台灣的教育系統,商業型態跟政治文化曾經提供了硬體製造業時期勝出的公式, 但是這段黃金歲月就算還沒有結束,應該也快到尾聲了。IT硬體的製造毛利如今掉到了3%左右, 正應了那句毛三到四。
2016 UX 設計師發展趨勢:十八般武藝樣樣通
2015 年底,筆者在台灣與 Design Information & Thinking Lab 和 UI/UX Designer Night 分享美國從事 UX 設計的經驗,由於大家對美國 UX 產業發展趨勢感到興趣,促使我與業界的設計師和 AEDA (Asian Experience Design Association) 的成員們,探討 2016 年 UX 設計師在美國或全世界業界的走向和會面臨的挑戰。
資策會、敏盛集團攜手推健康科技加速器 讓智慧醫療真正進入生活
「你知道全台藥局總數比7-11還多嗎?」躍獅連鎖藥局總經理暨盛弘醫藥事業群執行長陳美孜興致勃勃地表示,「何況藥師全是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才,在健康科技生態圈裡面,應該可以扮演更多不同面向的角色,而不只是『送藥到府』這麼簡單的工作。」
怎麼花錢大不同:矽谷搶人才,亞洲砸行銷
矽谷公司知道讓最好的人才替你工作有多重要,而且他們願意為此花大把銀子。這也算是亞洲生態圈普遍這麼年輕的症狀之一,在這個洲沒有這麼多人身價上 6 位數 。也許把剛得到的資金花在行銷是比較安全的賭注。